村民在位于江西赣州梓山镇潭头村的果蔬种植基地包装刚采摘的苦瓜。新华社发
湖南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电子商务中心的主播在直播销售猕猴桃。新华社发
河南南阳市月季博览园一景。新华社发
编者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调研时,实地察看了当地的绿色果蔬产业、月季产业、艾草产业等。在南阳月季博览园,总书记指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加强地方优质品种保护,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这篇大文章。
回顾脱贫攻坚艰辛历程,产业扶贫在夯实乡村发展根基、增强农村造血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乡村振兴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通过发展产业做实做强做优地方实体经济?我们邀请几位来自总书记考察、调研过的乡村的干部群众,讲讲他们的产业故事,共同感受产业发展大脉络、展望产业发展下一程,带着总书记的深切嘱托走向乡村振兴新图景。
小小葡萄,让环境更美、日子更甜
讲述人: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委毛竹山村致富带头人 王新明
“泥砖瓦、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山郎。”这是长期以来我们村的真实写照。这些年,乘着精准扶贫东风,我们村建起320亩葡萄产业基地,带动村民种植葡萄1200多亩,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
记得2002年9月,才湾镇天福联妇女葡萄协会会长李叔美来到村里,提出了在毛竹山发展葡萄产业的建议。这在以世代生长的毛竹命名的毛竹山村,可是件新鲜事。起初,不少村民都不敢种,甚至有人说:“种这种藤是要饿死的。”
经过几番思想斗争,王海荣、王世迁、王福生等村民决定干起来,成为首批成功引进高品质葡萄的创业带头人。那时,我在桂林打工,知道葡萄很值钱,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返乡,跟着种起了葡萄。
我们一边自己种,一边号召大家一起种。一些村民看到种葡萄有成效了,一亩地可以挣一万多元钱,陆续也跟着种起来。
李叔美做起了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我们慢慢摸准了葡萄的习性,种植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成立了党群理事会和葡萄种植协会,推行“党小组+理事会+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葡萄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小小葡萄已经成了毛竹山村的支柱产业。旧瓦房变成了气派的小楼房,拥有小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干净宽敞的水泥路从村内通到村外。文化活动室、球场、戏台也建了起来,日子越来越红火。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毛竹山村,察看葡萄长势和村容村貌,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信心。我们将抓住机遇,带领大伙儿一起创造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从种到销一条龙,富硒蔬菜“流金淌银”
讲述人:江西于都县梓山镇下潭村党支部副书记 曾宪标
我今年54岁,是江西于都县梓山镇下潭村人。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来到于都县,实地考察蔬菜产业发展情况。之后,县乡村联动发展富硒蔬菜,加大力度、精准施策,让富硒蔬菜“流金淌银”。
我也准备大干一场,但因为没种过地不敢动手,便常去县里、市里的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打探行情。
2019年11月,梓山镇在县里聘请的技术员指导下,开始全面进行土壤改良,通过村干部领种的形式带动村民种植富硒蔬菜。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我再也坐不住了。当年11月底,我认领了合作社的两个大棚,共15亩辣椒,聘请了5个村民干了起来。
然而,去年新年刚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技术员不能及时赶回村里,本地采摘工人也不能上岗,我只能眼睁睁看着19000多斤辣椒烂在地里。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镇农业综合站干部刘晓福便带着刚下火车的技术员胡丙炎急匆匆赶来了。在技术员指导下,我安装了智能控制的温度计和湿度计,进行了通风整枝、病虫害防治等苗圃管理。一周后,形势明显好转;4月初,我的大棚进行了第一次采摘销售,共收入18万元,扣除前期投入,纯收入2万元。
为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镇里打出了“土壤改良补助+种苗补助+技术员指导+公司保底回收”的组合拳,县里加快唱响“富硒蔬菜”品牌,重点推广丝瓜、辣椒、茄子、苦瓜等富硒蔬菜种植,吸引了一大批村民参与。
我们的富硒蔬菜品相好,营养价值高,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很多批发商都直接开车来地里进货。为扩大销售半径,县里引入多家专业蔬菜营销企业,开拓外部市场,对接国外市场,我们的蔬菜“登上”了中欧班列。这样的“一条龙”服务,让我们顾虑更少了、干劲更足了。
我儿子今年26岁了,准备去赣州农校学习,掌握更多的富硒蔬菜种植技术,学成回来后,继续带领村民们靠富硒蔬菜过上好日子。
黄精地里“长黄金”
讲述人:重庆石柱县华溪村第一副书记 罗风华
5月的一个清晨,家住石柱县华溪村先锋组的陈朋和村民们扛起锄头走进地里,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罗书记,你看看,这株黄精又长出了七八个新芽。”陈朋乐滋滋地对我说。
“陈大哥,春肥施用后一定要加强除草哟,要让黄精苗子的养分充足。”我应声道。过去全村以种植前胡等中药材为主,村民收入总是不稳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后,最终选择了生命力强、产量高、价格稳定的黄精作为主打产业。
产业选准了,路就走对了一半。6年前,陈朋、谭明兰夫妇因双双生病、儿女上学而成为建卡贫困户。为了脱贫,陈朋将家里的6亩土地入股到村集体公司发展黄精产业,之后夫妻俩又反承包了家门口的5亩黄精进行管护。按照反承包协议,每亩黄精每年有700元管护费,3年可获管护费1万余元;3年后采挖黄精时还可按20%的总收益分红,按目前长势预计,分红收入在5万元左右。在他的激发下,家住金溪组的莫炳富也主动找村干部反承包了17亩黄精进行管理。如今,这个昔日出名的“懒汉”完全变了样。
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看得精准,把黄精与皱皮木瓜进行套种,再加上土地入股和村集体利润分红,一块土地可实现多种收益,让这片种植黄精的沃土真正长出“黄金”。
如今,通过华溪村的带动,中益乡的盐井、光明、龙河等村都种起了黄精,全乡的黄精产业已发展到了1500余亩。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溪村考察,给全村极大激励。未来,我们会充分挖掘黄精的食养食疗功能,促进药食同源产业融合发展,让黄精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水果飘香,昔日荒山换新颜
讲述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党委书记 周祖辉
菖蒲塘村地处武陵山片区深处,多年来乡亲们只能靠种水稻、玉米维持生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开始引种水果,一步步将荒山开垦成了果园。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来到村里了解我们村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8年来,我们牢记嘱托,以发展水果产业为重点,通过党建引领、科技指路、市场铺路,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特色路子。
2016年,我返乡创业,成立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我把公司的柚子、猕猴桃生产基地建在村里,并创建扶贫车间加工生产猕猴桃果脯、蜂蜜柚子膏,对村里农户的猕猴桃、柚子实行保底收购,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还解决了16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此外,公司每年还给村集体品牌入股分红20万元。
如今,公司越做越大,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优秀农民工、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
2019年,我被选为村党委书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去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市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我作为全省唯一一个村干部在座谈会上发言。总书记的勉励让我十分振奋。未来,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建设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四季水果采摘园等园区,加快建设菖蒲塘村直播中心,培养更多的农民主播、农民网红,努力把菖蒲塘村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