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战略定位、战略举措、战略保障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

时间:2023-10-16 15:57编辑:小编来源:网络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态好粮油 > 媒体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以战略眼光、宏阔视野、深厚情怀,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的根本指引,为做好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一、立足世情国情农情粮情,科学确定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

   (一)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一是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二是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他指出,“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三是强调粮食安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二)对粮食安全的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粮食安全,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作出一系列科学判断。一是指出紧平衡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这就是一个紧平衡,而且紧平衡很可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2022年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二是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我们国家这么多人口,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总体看,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那时谁也救不了我们”。

   (三)对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总体战略。一是提出新粮食安全观。针对国内粮食需求增长很快,粮食安全要靠自己保全部,地不够,水不够,生态环境也承载不了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同时强调,全党必须明确,保谷物、保口粮,决不能以为可以放松粮食生产了,仍然要坚持一刻也不放松,因为实现有质量的这“两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是确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国际市场贸易条件,指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大政方针。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二、围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科学确定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

立足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等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质基础,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要抓机制保障,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责任压实。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一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问题一直高度重视、反复强调。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防止违法改变用途,对违法占用耕地‘零容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他指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这个决心一定要下,该拿的钱一定要拿!”三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压实责任,出现问题要及时问责、终身问责,确保粮食安全兹事体大,是国之大者”。

   (二)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一是加强农业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舍得下气力、增投入,注重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二是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短板,其中最大的短板就是种子”;“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一方面,确保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稳定农民预期、降低生产风险”;“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确保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强化对主产省和主产县的财政奖补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不能让生产粮食越多者越吃亏。“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四)坚持大食物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坚持以粮食供给为基础。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依然强调“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高平台上,越往前走难度越大。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把任务落实下去”。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对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树立大食物观。“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五)搞好粮食储备调节,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是提升收储调控能力。“设立常平仓是我国的传统,在稳市、备荒、恤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范围”;“要优化农业供给政策,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取向,以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防止谷贱伤农为底线,分类完善改革方案,释放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二是提升粮食市场流通能力。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着眼平时,还要提升应急保供能力,系统梳理生产、加工、流通、储备、贸易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三是积极稳妥利用国际市场。积极稳妥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国外农业资源是一项长期战略布局。“要借鉴国际大粮商的做法,到全球各地粮仓去建仓储物流设施,人家生产我们采购,掌控了粮源就掌控了贸易,就掌控了定价权。”同时强调,适当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绝不意味着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的大政方针有任何改变,决不能将此误读为可以放松国内粮食生产,那就会误大局、误大事。

    (六)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方面,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要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抓手,越是损失浪费严重的环节越要抓得实。要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强化刚性约束,加大工作力度,不弃微末、不舍寸功,尽快取得更大成效。”另一方面,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要加强节约粮食工作,从餐桌抓起,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科学确定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保障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高度重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

   (二)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衡量一个地方领导干部得不得力、合不合格,可不仅仅看GDP、能不能抓上几个项目,更主要看是否按照党中央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局部服从整体,把粮食安全这类党中央交办的大事要事办好办妥”。

    (三)全面落实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三区共责”。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向主产区集中趋势,有利于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但粮食生产和调度风险也在集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如果一个地方真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就是抛弃了责任。有关部门要拿出点硬约束,让地方特别是粮食主销区切实落实责任”;“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取得伟大历史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战略定位、战略举措、战略保障,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2023年第5期《中国粮食经济》


上一篇:高度关注粮食安全这十大问题!陈锡文:做到口粮绝对安全,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下一篇:暂无

本月点击排行

本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