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与《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打造沛县航天生态小麦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农科院老科协农业规划委员会会长、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原产地委员会会长孙建,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李文远,航天生态食材团体标准与评定专家陈小梅一行专程赴江苏省沛县绿田地谷物种植家庭农场考察生态小麦生产加工状况,同时对农场评定的生态小麦进行年度复检。
考察组在农场负责人武桂香、朱学井陪同下,受到了邱庄村党支部的全体成员的欢迎和热情接待,村支部书记邱言锋、副书记邱涛,与原村党支部书记邱淑典老支书一起实地考察了生态小麦种植基地。专家组看到了使用“生物菌复合肥”种植的生态小麦长势喜人、根系发达、籽粒饱满,一派丰收景象。该农场现已经流转土地面积约2000亩,坚持使用有机肥、生物菌肥,配合生物叶面肥喷洒进行种植。通过226项检测表明,产品无农残、无重金属,符合生态食材产品标准。2023年被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专家委员会评定为“中国生态小麦种植与加工基地”, 黄永超和朱倩倩表示,农场在现有生态小麦基础上,将完善条件,继续申报航天生态食材小麦产品。
在沛县期间,专家组在县招商局张康副局长的陪同下考察了沛县大沙河现代农业产业园,沛县鹿楼镇副镇长秦显林详细介绍了园区农业种植、养殖规模和销售的情况,他表示,一定要对“沛县绿田地谷物家庭农场的生态种植给予大力的支持,并把他们的生态种植经验和生态理念精神宣传出去,带动邱庄村农民共同提高生态认识、提高生态品牌认知、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随后在沛县杨屯镇召开了《打造生态土特产区域公用品牌、助力沛县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座谈会,孙建介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和自然孕育了各具特色的食材,土特产的“土”是基于一方水土,国际上称原产地,包括气象资源,环境资源,乡土资源:“特”是优、是特色、是品牌,“产”一是生态产品,二是生态产业,三是产业融合,包括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2024年一号文件提出,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为落实国家九部委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文件,建立从生态农田到生态餐桌供应链,践行大食物观。建议沛县围绕“十百千生态工程”将大力挖掘、传播国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发展经验,以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实现发展模式,推动沛县美丽乡村建设,杨屯镇党委书记韩方兴、副书记姜帆、周广沛等参加了座谈会。
据了解,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9部门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等单位共同发起了“中国十城百域千品生态美食(食材)文化宣传推介工程”(以下简称“十百千生态工程”),在前期评选的10个“中国生态美食地标(食材)城市”、100个“中国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0个“中国生态产品品牌(生态食材、美食、原产地)”基础上,通过国内外宣传渠道,借助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契机,开展生态美食(食材)品牌的宣传推介,用生态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李文远建议,沛县可以围绕打造航天生态食材小麦目标,依托大农业、大生态、大健康、大食物观,在全县范围内培育一批生态产品品牌,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生态成果,以实际行动助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据悉,江苏省沛县地处苏北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4月25日,江苏沛县籍第二位航天员李广苏出征,飞行乘组三人中的李广苏成为继朱杨柱之后江苏沛县籍的第二位航天员。李广苏母亲徐桂兰说:“等他回来,我要亲自为他做他最喜欢吃的烙饼,还有我们沛县的特色菜地锅鸡,烧上大锅的面筋汤。”
在沛县农业农村局,丰志诚副局长为考察组介绍了沛县现有的66万亩小麦以及优势土特产牛蒡、水果以及其他农产品生产情况。专家建议,沛县可以围绕 “十百千生态工程”相关区域公用品牌,借助于中国优选平台,将以新零售、新经济思维,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政策下,利用上海一带一路、丝路电商先行合作区资源,为沛县做好生态土特产区域公用品牌的传播推广,助力沛县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面向国内外受众讲好中国生态产品故事,传播中华美食文化。